這應該算是熱暑及疫情趨緩過後,蝦先生出遊第一個造訪的踏點。
北投普濟寺,因為疫情關係,上次來造訪這裡時沒開放參觀,所以這次就選擇再來這裡走走。
有別於台灣廟宇,這座廟給人一種很不一樣的fu,不像是台灣廟宇的風格。
看到門口旁的告示牌才發現,這座廟是當時日本人治台時興建的廟宇,供奉湯守觀音,至今已逾百年歷史。
想想北投是因日本人治台時,因溫泉的開發而開始熱鬧的區域,或許日本人不僅僅想把泡湯作為享受與放鬆的資源,也想把心靈的依託融入於溫泉,所以興建一座廟作為信仰中心挺正常的。
蝦先生有在網路上看過,這隻據說是普濟寺的神貓~(蝦先生:哈囉喵喵~)
原以為廟宇的腹地很大,沒想到卻是一間小而美的廟宇。
但一看到外觀,蝦先生彷彿看見以前去京都時看到的寺廟,風格非常日式。
不知道是不是跟廟宇的裝潢與色彩有關,簡樸卻很有格調,尤其屋簷看起來就像一頂官帽,正正方方的戴在建築頭上,讓廟宇看起來非常莊重。
參天大樹襯托了寺廟的古意,莊嚴肅穆的氛圍油然而生,想必人們來到這自然而然會少了喧嘩,尤其無人時更是一片寧靜,也讓廟宇的一景一物看起來都是一種雅緻。
感覺這座石碑應該是個很有意義的石碑,但蝦先生不太了解這個石碑的意義與價值在哪,可惜廟宇沒見到人,不然會想問一下。
這應該是敘述普濟寺歷史的石碑,但內文已經模糊不清了(偏偏蝦先生沒戴眼鏡出門..)。
“司哩罵謝”,蝦先生盡量還是不要拍到神佛的臉。
蝦先生看了網路分享,大家都稱這尊神像為”送子觀音”,日本人則稱這種守護神為”子安菩薩”。
有人說觀音菩薩的33種化身也沒有送子觀音的形象,送子觀音可能是後人塑造出來的神像,但想想只要有正向的保佑,宗教要如何呈現都能是心靈的依託。
由於廟宇不大,蝦先生待在這裡的時間沒有很長,離開時又看見喵喵坐在門口,也就和你say goodbye囉!
2020.09.19 天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