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又是下雨的天氣,沒有地方去的蝦先生只好待在家..
剛好在看以前拍的照片有沒有適合PO文章的,沒想到有一個資料夾寫著湖口老街,雖然照片的畫素有些糟糕,但現在有修圖軟體可以作調整,微調一下照片好像就能放上來耶!
說到湖口老街,不得不提到清朝劉銘傳來台,對臺灣的其中一個貢獻就是建造基隆到新竹的鐵路。
當時所建的鐵路有在湖口設站,也為當年的湖口老街造就一片繁榮,而車站的位置就是這處老湖口天主堂,卻也是遷站讓這恢復原有的樣貌。
老湖口天主堂是當年義大利籍的滿思謙神父在1954年來湖口老街傳教,為了有個集會空間而買下這塊舊車站的土地,建了新教堂,只是傳教活動的停止,在政府的資助下,如今是一處文物館,也登記在新竹縣的歷史建築物中。
湖口老街的知名度或許比不上大家而熟能詳的老街,但這裡真的很有歷史故事。
天主堂前的涼亭上寫著”大湖口”三個大字,湖口、大湖口,”大窩口”是湖口的舊名,說的是湖口的地理位置,講的是三面封閉僅有一面開口的地形,是不是很適合作為作戰用的駐紮地,所以每每說到湖口,很多人第一個都是想到部隊的駐地。
由於湖口老街有個在地協會,他們總是用心的經營在老街的觀光,就連天主教堂也融入東方世界的元素,讓文物館有了些新樣貌。
裡頭陳列的一些文物。
還有中式傳統房間的擺設@@”
離開了天主堂,老街的入口處就在旁邊。
雖說湖口老街不長,大概就只有300公尺的距離,但不得不說,這條老街是保留最完整的街道建築。
只是不知道10年後的現在,仍是不是這樣的風貌。
由於鐵路的遷移,湖口老街被許多人稱作”老湖口”,”新湖口”則是現今湖口火車站一帶,以致湖口老街不是大眾交通運輸容易前往的地方,但人少也讓老街保持純樸的風情。
大窩口工作坊,是一處致力發展湖口老街的社團,或許能有湖口老街的原貌,也是他們的付出。
真的!老街的建築好有fu~
長廊型的店鋪住宅設計,1樓是店面,2樓則是住家,尤其紅磚瓦的建材建築像是歲月留下來的文物。
就像許多老街一樣,牌樓立面有著巴洛克建築的設計,凸顯出強烈的藝術感。
好像老街都一定要有戲院~
不得不說老街內的建築設計好有fu,喜歡拍懷舊味的照片很適合來這裡喔!
另外一處出入口,三元宮。
聚落內總是會有廟作為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以客家聚落為主的湖口,有主奉三官大帝的廟宇很正常。
戰車公園,湖口作為台灣裝甲部隊的大本營,好像也要來這瞧瞧才是。
雖說照片已是10年前左右的照片了,不知道現在的街況如何。
但喜歡歷史人文之旅的旅人們,湖口老街是很值得一遊的地方喔!
2009.02 天氣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