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峰。光復新村 』文創聚落。濃濃的眷村味

光復新村

光復新村,這是蝦先生第一次走訪這裡,原本想說隨便拍拍就離開,沒想到這麼一待時間不知不覺的就過了…

因為這裡真的~~太正點啦!!

先簡單介紹一下光復新村。

1956年,省政府為了戰略考量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二戰後的新市鎮,這個新市鎮公共建設相當完善,更有台灣第一個雨水與汙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

然而921大地震,屋舍摧殘、廢棄,住戶遷離,政府打算把光復新村的土地標售出去。

在這段期間,文史工作者爭取了這塊的土地的保留,除了地方政府將光復新村登錄文化景觀外,更有文創產業坐落於此。

如今,這裡是一處攝影的好地方。

這是蝦先生見到光復新村的第一眼,在主要道路旁就能見到應該是當時的宿舍,很有懷舊味,或許這裡曾是當時公務員的家,如今則是一間又一間的文創店面。

馬路的另一邊則是市場、小吃攤,在蝦先生來的時間其實光復新村沒甚麼人,倒是對面的小吃攤高朋滿座,店前的露天桌椅坐的滿滿滿,麵食、牛肉麵、家常菜,看的蝦先生也好想吃,礙於路人在吃飯就不方便拍照了…

光復新村,一座以”井”字規劃的聚落,磚瓦一層一層的堆砌,行道樹間的距離像是計算過的排排站立,就像眷村給人整齊劃一的印象。

雖然有些屋舍已經荒廢,但有些屋舍的亮麗外觀會冒出一種令人期待的感覺,不知道會是哪種文創店面進駐。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民權、民族、民生、新生,這是光復新村縱橫交錯的路名,這些路名也給人濃厚的local味。

真的,懷舊建築就是要沒甚麼人才是加分,偶爾一台老車、一兩個人經過更是讓畫面更加自然,就像蝦先生這篇文章的封面照,那是蝦先生很喜歡的一張。

光復新村的在地印象。

文創聚落,這也是光復新村的一大特色,很多懷舊味的擺設、富有藝術的陳列物,讓一處老社區增加些不一樣的元素。

現代與懷舊的交錯,讓光復新村每個角落都讓人流連忘返,也難怪這麼多人愛來這拍拍照。

可惜這是蝦先生無意間來到這的最後一站,如果時間夠多,或許裡頭的文創店面也能晃晃。

當然,這裡絕對不是蝦先生來一次就不會再來的地方,希望下次再來時,還能見到部分廢棄的屋舍能活化再利用囉!

一定要推薦好地方~~

2016.09.26 天氣晴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