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三峽老街 』2016梅樹月。三角湧老街的舊日風情

梅樹月,算是三峽每年的文化盛事,目前邁入了第五年,為了紀念出生在三峽的藝術家-李梅樹先生。

活動位於三峽的12個展點述說著三峽的風光歲月,除了位於橫溪裡的成福煤礦、在山中的大板根森林遊樂區、北大特區的老柴咖啡館,其餘9個展點都在三峽老街附近。

畢竟三峽老街可說是三峽歷史文化的源頭阿~~

這一次,蝦先生就來看看這9個位於三峽老街的展點吧!

三峽祖師廟,這是大家眾所皆知的地方,也是三峽人最重要的信仰文化中心。

廟前多了些珍貴的歷史畫面,讓人了解當時的人文寫真。

三峽歷史文物館,最早可是鎮公所,至今也接近90個年頭囉,曾經被稱作台灣最美麗的辦公大樓,現在成了一座展覽的文物館。

一樓放的是藝術品,二樓放的是歷史文物,但二樓禁止攝影,蝦先生就沒拍照囉。

好精緻的陶瓷作品。

多到不能再多的兔兔有種數多便是美的印象。

早期的三峽是出產藍染料的生產地,加上三角湧溪的優良水質可將布料作漂洗,搭配河床旁可曝曬的地方與淡水河水運的便利性,三峽的染布業在以前可是名聞遐邇。

現在,成了三峽的重要文化。

走至三峽老街中,來到了洽和油鋪旁巷弄。

洽和油鋪,日治時期三峽最大的油行,”柴鹽油米”可是人在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油鋪旁的巷弄中,看見了三峽在地人的生活點滴,讓人在心裡頭感受著些許溫暖。

福久米糧,一座小型美術館,裡頭有些用顏料在麻布上畫成的畫。

在以前,麻布相較於紙是比較容易拿到的東西,就像李梅樹先生的作品,很多作品都是畫在麻布上的。

三峽的第一口古井。

這是蝦先生覺得本次來三峽看到最吸引我的東西,用陶土打造出三峽的在地印象,甚至親切的志工小姐還說很多建築到現在走在三峽老街還是看的到喔!

元春大藥房,三峽地區第一家中藥行,雖然藥行看起來是改行了,但隨意的在裡頭看看,還是能發現些歷史的痕跡。

三峽教會,今年可是馬偕牧師來三峽設教140年,除了些耶穌基督的畫作外,松年大學的阿公阿嬤們也在這開畫展喔!

芸來集,一處很有歷史文化味的咖啡坊,老闆娘相當親切的招呼,其實老闆娘對於在地文化也是貢獻許多。

點杯咖啡,享受著藝術美學的薰陶。

離開了三峽老街,來到了離老街不遠的李梅樹紀念館,只有在梅樹月這段期間,進去參觀免費!

還記得蝦先生以前來三峽玩時,每次經過這座紀念館都沒開放,一直到這次梅樹月蝦先生才走進這座紀念館。

在梅樹月的12個景點內集滿了到一定的印章,可以在紀念館內換了一個小贈品。

這是蝦先生的最後一站,三峽圖書館,好像是12個景點以外的隱藏景點,要蓋章可還要玩一下填字遊戲。

蝦先生的白紙上,已經集了11個圖章,算是該集的都集到了。

圖章是還好,但一趟小城的故事,更讓蝦先生多了解了些三峽的歷史。

2016.04 天氣陰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